当前位置:

盘王殿里观“银鬼” 神像面前道神仙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璇、韩开琪 编辑:刘翥 2020-11-11 15:07:02
江华融媒
—分享—

图片 5.png

盘王殿全景照

大家可知道,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有座盘王殿,供奉着瑶族始相盘王和始祖母花英娘娘圣像,还有盘王十二姓六男六女的形象,庄严肃穆,金碧辉煌,让人赞叹。除此以外,盘王殿两侧展览厅还展示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一顶狗头帽和狗头帽上嵌的九尊“银鬼”即九尊银饰神像特引人注目。据县蔚竹口乡冷水村朱家组村民、七十八岁的老太太曾桂英讲,这是过去外婆送外孙的狗头帽,银鬼仔中间是舅仙公,两旁是八仙,“娘亲舅大”。实则所称的舅仙公即是太上老君,将太上老君亲称为舅仙公,亦在情理之中。江华民间自古到今都在传说太上老君和八仙的故事,其“八仙祝寿”、“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老幼尽知,还有年画。

图片 6.png

盘王和花英娘娘圣像

为认识太上老君和八仙神像,特经数次观览和有关史料对狗头帽上的九尊“银鬼”,也就是银神像即太上老君和八仙述说如下,探其究竟,并求教于知者。

图片 7.png

盘王殿展览厅照

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神像居八仙之中,头挽发髻,骑青牛,长长的白胡须,一幅天尊像。青牛的耳、角、眼、鼻清晰可辩。传说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也称太清道德天尊,据宋不著撰人《绘图三教沅流搜神大全》中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十一日制谨奉上尊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仁宗御讚:‘大哉至道,无为自然。劫终劫始,先地先天。金光点点,永劫绵绵。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则,景圣悠传。众教之祖,玄之又玄。”又据明《东游记》中载:“却说老君者,太上老君也。自混沌开辟,累世化身,而未有诞生之迹。适商阳甲时,分神化气,始寄玄妙玉女八十一岁,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丑时,降诞于楚之苦县赖乡曲仁里,从母左腋出,生于李树下,指树曰:‘此吾娃也。’生时白首,面黄白色,巅有参牛达理,日月角悬,长耳矩目,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美胡须,广颡疏齿,方口,足踏地支,手把天干,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曰老子,又号曰老聃,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武王时,使为柱下史。成王时,仍为柱下史,乃游西域大秦竺乾等国。康王时,还归于周。后复欲开化西域,乃以周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车,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至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于老聃,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孔子退而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龙在风云之中,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龙乎。’”据此可知老君的大概耳。

图片 8.png

狗头帽和银饰神仙照

入仙最早的铁拐李。铁拐李又称铁拐、李铁拐、李凝阳,小字拐儿。铁拐李的神像从右往左数位在其八。细观神像可见右手执宝葫芦,戴着帽,一脸笑容,肚皮踝露可见双奶和肚脐眼,脚左高右略低,跛足,留有短胡须,其神话传说亦多。相传成仙后,每天身背宝葫芦,拄着铁拐杖,一瘸一拐地行走在人间,专为人们消灾袪难,排忧解难。清诸人获《坚瓠秘集》卷二引《仙纵》中载:“铁拐姓李,质本魁梧,早岁闻道,修真岩穴。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一日,李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尚游魂七日而不返,若方可化吾魄也。’徒以母病迅归,六日化之。李至七日果归,失魄无归,乃附以饿莩之尸而起,故其形跛恶也。”这也是借尸还魂成语的出处吧。

排序第二的钟离权,又名钟离,汉钟离。览观神像,从右往左可见钟离权位居第四,左手执宝扇,戴帽,也一脸笑容,蓄胡须,脚踏云彩之上。传说钟离在仙前当官时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后人才尊称他为钟离。据二0一一年《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中说,钟离权是汉代人,复姓钟离,人们称他为钟离或汉钟离,上古黄神氏托生,非同一般。长大做了朝廷的大将军。一次打仗,由于奸臣的设计陷害,致使战败而逃,先后遇东华真人和华阳真人点化成仙。成仙后的汉钟离,头梳丫鬓,袒胸袒腹,手摇宝扇,整日笑呵呵,看似无啥本事 ,实则本事高强。此后,他时隐时现,有时当官,有时隐居,经历了魏、晋两朝。传说他在晋当大将军时,见皇帝无道,乃辞官而去。一直到唐末,他才再度出现,点化吕洞宾成仙。

名声最大的吕洞宾。又名洞宾,世称吕祖。神像从右往左数,吕洞宾位第七。其神像左手持宝剑,其指可见,还见双脚,戴帽,脚踏彩云,有须,也一脸笑容。传说吕洞宾原本叫吕岩,是八仙中名声最大的一位神仙,无人不晓。弹凡之地的江华县也都早建了吕祖阁,有诗传县。吕洞宾,唐朝京兆人,系白鹤下凡,从小聪明过人,超凡脱俗,读书识字,出口成章。长大后,更是不凡,喜穿道服,载华阳巾,风神俊朗,仪度超群。一次在芦山遇火龙真人传道,后又遇云房先生传道,试以“黄粱一梦”点化而大彻大悟,拜倒云房先生名下,悟道成仙。云房先生即汉钟离也。又据一九八三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的《列仙全传》略云:吕岩,字洞宾,唐蒲州人。两举进土不第,年六十四,游长安酒肆,见云房先生,求度世术。云房十试吕洞宾,皆心无所动。乃携洞宾至(终南)鹤岭,传以上清秘诀。洞宾即得道,始游江、淮,试灵剑,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人莫识之,有诗传世:“朝游蓬岛暮苍梧,䄂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江华有名山苍梧岭。苍梧岭,《江华县志》中又称梧岭,县古八景之一,誉梧岭南屏传至今,吕洞宾似与江华有缘。

倒骑白驴的张果老,又称果老。神像从右往左数,果老位之六。细观果老神像,头戴瓜皮帽,左手持简板、魚鼓宝物,也一脸笑容,穿道服,亦见两足,脚踏云彩。《全唐诗》中说有张果老一诗传世,诗曰:“修成金骨炼成真,洞琐遗踪不计春。以草漫游青岭秀,闲花常对白云新。风摇翠条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绝也。又明《东游记》中载:“张果者(即果老),混沌以来白蝙蝠也。其籍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历岁久远,化而为人。后隐于恒州中条山,得遇苑丘、铁拐诸仙论道说法,往来汾晋间,长生不老”、“常骑一白驴,每倒骑之,日行数万里,休息之时,则折叠之,其厚如纸,藏于巾箱中;欲骑,则以水噀之,复为驴,倒骑于驴上,奔跃而去。”张果老,姓张名果,又号通玄先生。传说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渔鼓简板,在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善言善行,宣扬出世思想。神也。

孩童模样的蓝采和。细观神像,从右往左位在第三,头挽二髻,衣服敞开,可见肚皮,右手持花蓝宝物扛于肩,手指清晰也可见,一脸稚气笑脸。传说系上界赤脚大仙下界。唐朝时代人,潜心跟爷爷学医、心地善良,常常免费为穷人治病,并经常手提竹篮上山采药。后遇汉钟离和何仙姑点化成仙。明《东游记》中也载:“蓝采和者,云赤脚大仙降生也。身虽为人,不昧本性,放荡不羁,玩美一世。常衣破蓝裳,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足(打赤脚)。夏则加絮衫内,暴大日中而不汗;冬则单衣而卧雪,上口鼻气出如蒸。每于城市乞索,手持大柏板三尺余,醉而踏歌,老幼皆随观之。似狂非狂,率尔而作,皆有神仙意,人莫之测。”有歌词十二首传世。择一首载如下以共尝:“时人寻云路,云路杳无踪。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笼。碧障前兼后,白云西复东。欲问云路在,云路在虚空。”

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何仙姑。神像从右往左数,何仙姑在其二,细观何仙姑神像可见头挽三髻,一副女装女相,小脚,三寸金莲,衣边有花纹,樱桃小嘴,也一脸笑容,脚踏云彩。

传说何仙姑原本叫何秀姑,湖南永州零陵人。一天,紫气罩住她家屋顶,一只梅花鹿驮伏着一个身穿红肚兜、头扎小辩的小女孩飞入她家,何仙姑就在这个家里诞生了。何仙姑的父亲是开豆腐坊的,仙姑从小就能帮父亲打理生意,聪慧过人。十四岁时,得遇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点化成仙,服食云母,采山果孝敬双亲。懂医术,为乡亲父老疗伤治病,因此人们渐渐忘却了何秀姑这名而称何仙姑,仙法特灵。至今在零陵和广东增城等地,均建有供奉何仙姑的庙宇,人们十分怀念何仙姑。又据宋魏泰《东轩笔录》中也载:“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不漏,自是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也谓之何仙姑。“宋朱玉蟾有《何仙姑赞》诗传世:”阆苑无踪迹,唐朝有姓名。不知红玉洞,千古夜猿声。”

文质彬彬的韩湘子。神像从右往左数位于第一。细观神像,可见头挽二髻,年轻笑脸,双手持洞萧,右手在上,左手居下,脚踏彩云,悠哉悠哉。传说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之侄,有说是侄孙。自幼失去父母,由韩愈养大成人,爱读书,尤喜读道教书籍,向往自然。在二十多岁时,拜别韩愈游名山大川。途中幸遇吕洞宾,经吕洞宾点化成仙。传说他后用的紫金箫,是用东海龙王七公主的南海普陀山紫竹林的神竹制作的,神异无比,不论什么妖魔鬼怪,只要听到韩湘子吹起洞箫音,无不降伏。这枝洞箫就成了韩湘子替百姓降妖除魔,匡扶正义的法宝,其故事亦多。据一九八四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载;《列仙全传》卷六略云:韩湘子,字清夫,韩文公之犹子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子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坠死而尸解,来见文公,公令作诗以观其志。诗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公曰:“子出能夺造化耶?”公即开樽,果成佳酿;复聚土,无何,开碧花二朵,似牡丹差大。花间拥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韩文公被贬潮州得以应验。

八仙中成仙最晚的曹国舅。曹国舅,姓曹名佾,又称曹景林,经吕洞宾、汉钟离点化成仙。神像从右往左居九位。细观神像可见戴帽,有胡须,手足均可见,脚踏云彩,手持拂尘即佛子,拂尘为神仙、菩萨的上乘法宝,未见持玉板,一脸笑容。据《列仙全传》卷七中载:“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后罔逃国宪,舅深为耻。遂退隐迹山岩,精思慕道,得迂钟离、纯阳......遂入仙班。”中国神话传说故事真是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得有一首歌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劳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快乐,天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江华盘王殿里的神像和神话传说不也是一个个“精美的石头”,从古传到今。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璇、韩开琪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0/11/12/85792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