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间唱起《嘞嘞嘿》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陈远兵 编辑:redcloud 2013-03-27 10:53:42
江华融媒
—分享—


    江华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远兵)早就听说江华的梧州瑶勤劳纯朴,3月22日,春分刚过,大石桥乡洞尾村就开始早稻育秧播种。闻讯后,县电视台记者、县农业局农技专家和笔者一行5人结伴驱车赶往,准备采写一些春耕生产的材料。
    车经过大路铺、白芒营两个乡镇,极目所至,旱地上厢垄鳞次栉比,偶尔还有三五个农户正在田间劳作,道路两旁的烤烟垄已移栽完毕,刚新长出几片嫩叶的烟苗犹同刚睡醒一样伸着懒腰一个劲地挣扎着向上长。
    洞尾村座落在磅礴的萌渚岭下,总人口712人,有水田634亩,旱地125亩,是一个平地瑶聚居的村寨。来到洞尾村村秘书李文清家,只见5个桔红色桶状物一字排开,这就是今年早稻集中育秧推广的高效催芽器。里面是一袋袋稻谷种子按农户分品种写好标签一层层码放整齐,每隔3分钟机器自动喷出温水保温增湿,一闪一亮的电子显示屏炯炯有神地监视着现场的点点滴滴。驻点技术指导员莫昌乐对种谷进行例行检查,精心的呵护着萌动的生命体。李秘书指着催芽器告诉我们说,像这样的每个催芽器一次性可催芽150公斤,只需要30个小时,省时省工,有了它,全村的浸种催芽工作我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在村头的集中育秧点秧田中,人头攒动,四五十位农民正有条不紊的铺秧盘、扫泥浆、播芽谷、踏谷浆……县电视台的记者岂能放过如此生动的劳动场景,扛好机器、调白平衡、推拉镜头、采访记录、立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年近60岁的村支书陈景流告诉记者,这个田洞是以前生产队的老秧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一碗泥来一碗饭的旱涝保收田。今年县农业局推广早稻集中育秧,村里选定统一育秧点,政府每斤种子补贴2元,秧田户主每亩补贴200元劳务费,另外还选派一名技术指导员跟踪服务,为了农民的育秧,为了粮食的丰收,可谓是苦心极力。
    转眼1个小时过去了,10亩秧田已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有的已插好竹拱,盖好薄膜,陆续收拾农具回家了。不知哪位随行的同志对村支书说,今天这么热闹,唱唱你们的梧州歌《嘞嘞嘿》来听听。村支书用梧州话对田间交待了几句,马上有人叫好并鼓起掌来。只见一老一少两名妇女略带羞涩地走到一起并肩驻锄而立,歌声顿时响彻田间。虽然我听不懂梧州话,但从她们愉悦的神情、婉转悠扬的旋律和丰满和谐的声部,我已知道她们在唱什么了。
    于是,我赶紧举起照相机,按动快门,留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陈远兵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