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正.致远”教育——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品牌学校创建方案

来源:江华教育 编辑:何文件 2020-11-03 07:57:27
江华融媒
—分享—

 “守正.致远”教育

——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品牌学校创建方案

(2020年10月2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湖南省教师第三批教师培训师第四组与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小学建立驻点实践合作关系,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在立足学校发展需求,分析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了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品牌学校建设的目标。现制定创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师生,恪守教育正道,致远师生未来,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学校建设之宗旨,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为生命打底、为乡愁寻根、为和美铸魂”理想教育


二、创建背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江华县教育局提出“为生命打底、为乡愁寻根、为和美铸魂”三为教育的目标,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县域品牌教育,加快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江华民族品质教育梦。

    此次驻点实践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

 

三、“守正.致远”教育的提出

“守正.致远”教育的理念是:恪守正道,致远未来。

守正,就是恪守正道之意。《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后汉书·侯霸传》:“﹝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致远,为实现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而奋斗的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守正”就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学,恪守教育之道;“致远”就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师生、发展学校。

大石桥乡中心小学的“守正”教育,守“弘扬红色文化”之正、守“厚植家国情怀”之正、守“追求科学发展”之正;致远教师“成就职业梦想”,致远学生“奠定幸福人生”,致远学校“实现理想教育”。


四、调研汇总

(一)学校优势:

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是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建于1912年,是原中顾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的母校。学校优势集中表现在:

1.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是江华同志的母校,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2.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所处地域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利用。

3.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以“恪守正道,致远未来”为核心理念,围绕这一理念,确立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4.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较好。

5.已探索课程建设。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挖掘、整合已有资源,尝试开设校本课程。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阅读教育、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6.教师团队充满活力。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0岁以下教师38人,占全校教师数比84%。

(二)面临机遇:

1.国家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江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把发展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

3.县教育局与省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打造江华县域教育品牌。

(三)问题呈现:

1.办学理念不精炼。办学思想还需进一步提炼,学校文化的内涵有待深度诠释,体系有待科学建构,理念有待全面渗透。

2.制度建设不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缺少激励机制

3.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没有构建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有效整合、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4.教师培训力度弱。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缺乏融合;教师培训时间和机会少;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后跟踪与成果转化不到位。

(四)学校需求:

1.理论指导。专家团队帮助学校提炼办学理念,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培训教师。

2.实践指导。专家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

3.建立制度。专家指导完善学校制度章程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4.课程建设。学校迫切需要对课程教学准确问诊,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对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积极创新特色课程、打造精品课程、推广示范课堂、落地“三为教育”。


四、创建时间

 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

五、创建思路

(一)理论基础

1.霍华德·加纳德多元智能理论。

2.杜威教育理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实用主义的理论。他提出了教育“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儒家自我修炼的思想。《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基本思路

专家实地调研分析学校情况,总结学校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准制约发展的因素,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学校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规划发展,分步推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品牌,成就学生、教师和学校。

1.构建理念框架。

教育理念:恪守正道,致远未来

恪守正道:

(1)发扬“马灯精神”,为生命打底;

(2)厚植家国情怀,为乡愁寻根;

(3)追求品质教育,为和美铸魂。

致远未来:

(1)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职业梦想;

(2)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幸福人生;

(3)学校特色发展,打造教育品牌。

校    训:立志、勤奋、求实、创新(江华同志题写)

校    风:文明、和谐、好学、笃行

教    风:忠诚、仁爱、博学、善教

学    风:尊师、守纪、勤学、进取

育人目标:培养文雅师生。

办学愿景:文化校园、文雅师生”的乡村新样态品牌学校。


2.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文化校园,文雅师生

3.建构品牌办学模式。以“守正、致远”教育理念为精神引领,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体,以课程建设为重心,以学校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构建红色教育品牌模式。

4.成就教师职业梦想。学校建立微团队,搭建成长平台,帮助教师点燃职业激情、规划职业成长路径、拓展职业发展通道,成就教育梦想。

5.奠定学生幸福人生。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基础能力为重点,突出学生思想道德、学习力、自制力、专注力、创新能力形成,发展核心素养,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6.创建品牌学校。将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建成一所“文化校园、文雅师生”的乡村新样态品牌学校。

六、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马灯精神”特质的 “文雅”师生,打造“文化校园”,树立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文化校园”指学校成为当地文化高地、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文雅师生”文雅即温文尔雅,指有文化修养的人言谈举止优雅,有礼仪而不粗鄙。

(二)具体目标

1.近期目标(1—2年)

2020-2021学年,全面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优质化,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达到全县先进水平,完成校园升级提质改造,“文化校园、文雅师生”初步成形。

2.中长期目标(3—10年)

打造湖南省品牌学校。实现办学品位和综合水平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高、教师素质和职业幸福感高。“文化校园、文雅师生”品牌成为湖南省乡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三)预期成果

1.短期外显成果

(1)学校系列管理制度;(2)校本特色(取名?)课程体系;(3)课堂教学“三级课堂”(规范课堂、示范课堂、名师课堂)目标达成;(4)学生成长档案;(5)教师职业规划档案。(6)打造成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示范校。

2.中长期外显成果

(1)学生:幸福人、成长档案。

(2)教师:幸福人、幸福引导者、成长档案。

(3)学校:幸福故事汇集、全体师生成长档案。

(4)成为永州市乃至全省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学校。

3.中长期内隐成果

塑造“文雅”师生

(1)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幸福人生基础;

(2)教师专业成长,成就职业梦想,享受职业幸福。

(四)目标模型(略)

(五)具体措施

为具体落实创建方案,学校在专家创建团队的指导下积极工作、大力推进。

1.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1)提炼校园文化核心文化。“马灯文化”是核心(取名出自《四盏马灯》的故事)。它是从江华同志革命生涯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功绩中萃取忠诚、勤俭、进取、公正(法治)”精神:

四易其名为理想,四盏马灯传家风,四次回乡促发展,四件大事写春秋。

(2)建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体系图需要补充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的悠久历史为依托、以一训三风为基础,以江华同志的革命事迹及其精神为核心、以瑶族传统文化为纽带、以绿色发展为动力,连接阅读教育、生态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体系:马灯精神+绿色育人+翰墨书香+文雅习惯

马灯文化:继承江华同志精神。

绿色育人:营造教育生态。

翰墨书香书香浸润童心。

文雅习惯:培育文雅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框架)

2.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把握办学方向,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行政班子的执行力,提高管理绩效;重视微团队建设,培养骨干教师。

3.加强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师德师风培训、课程教学培训、班级管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生涯规划培训等。

(1)夯实中层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增强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风险意识、规范意识、沟通意识、效能意识。

(2)落实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引领每一名教师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自觉地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重点做好:开展校本教研,在教改实践中培养年轻教师;推进微团队工作,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4.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现有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5.深化教学改革。教师树立“得课堂者得天下。”的意识,让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成为自己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

(1)设计校本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构高效课堂模式。

(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探索符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为本、轻负高效的基本教学模式体系;落实在个人深入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进度、教学设计、基本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策略、作业布置、教学检测等六个基本统一。

(4)打造“三级课堂”。细化“三级课堂”评价指标,学习小组建设为抓手,2年内85%以上教师达标。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和落实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师生课堂行为常规、巡课与听推门课制度、教学事故追责制度;严格教学质量检测。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在活动中育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塑造“文雅”的师生。

(1)开展“一班一特色”活动,建设“四声”校园(校园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呐喊的欢呼声)。

(2)利用江华同志及当地优势资源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

(3)依托“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4)依托“阅读.梦飞翔”项目开展大阅读教育,建设书香校园。

7.实践“三为教育”。“三为教育”是指“为生命打底、为乡愁寻根、为和美铸魂”。筹建“乡情记忆馆”“青青园”“特色展览室”,传承当地瑶族文化。


 

 七、创建实施

(一)创建步骤

1.学校调研(2020年10月中旬)

专家团队深入学校,进行初步考察,问题诊断,对接学校需求。

2.整体规划(2020年10月下旬)

专家团队依据实地调研情况,确定学校品牌创建主题,研究策略,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3.品牌创建 (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

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分步实施,,总结经验,固化成果。

4.形成成果(2023年1-3月)

根据品牌学校创建的行动研修,总结归纳,凝炼提升,形成研究成果。预期成果将以以下形式展示:文字资料,如研究随笔心得、经验总结、研究论文专著、课题研究报告;(2)创建活动影像资料;(3)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证书。

(二)创建进程

年度

学期

实施内容

备注

2020

上期

前期准备工作。


下期

1、调查,分析,提炼办学理念和明晰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方案;

2、完善“向日葵教育”体系;

3、建立“双微”机制,组建“微团队”,分配“微任务”;

4、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书香文化、雅Jing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5、“三级课堂”达标考核。2020年,46个教师中规范课堂占60%(28人)、示范课堂8%(4人);

6、立足课堂教学,学习小组建设全面铺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继续推进“国际生态学校”、“阅读.梦飞翔”、“泉蒙阅读”项目;

8、实施“三为教育”;

9、开展“一班一特色”活动;

10、启动筹建“乡情记忆馆”“青青园”、“特长展示室”等。


2021

上期

11、开展“一班一特色”活动,建设“四声”校园;

12、依托“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建设校园生态教育环境。

13、开展大阅读教育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14、建设“乡情记忆馆”、“青青园”、“特长展示室”等。


下期

15、美丽校园建设:改造田径场、修建足球场等。

16、在大课程观视野下,整合课程资源,初步形成“向日葵教育”课程体系。

17、编写“向日葵教育”校本教材。


2022

上期

18、“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校长)取得好效果。队伍建设,发挥微团队引领作用,推进“三名工程”,培养4名以上县级骨干教师,学校成为市级以上名校。

19、46个教师中规范课堂占60%(28人)、示范课堂21%(10人)、名师课堂8%(4人)。


下期

20、打造特色。向日葵教育全面融合,渗透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线,串联起经典阅读教育、生态环保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将这些褶褶生辉的单个“珍珠”串联成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链”。

21、“三为教育”有明显成效。

22、发展提升:建设成为一所质量优良、师生幸福、校园美丽、文化特色独具特色的新样态学校;


2023

上期

23、总结经验。

24、成果体现:红色文化、生态文明教育、大阅读教育、一班一特色、三为教育...


下期



八、品牌评估

1、2022年8月,学校自评、向县教育局申报;

2、2022年9月,县教育局初审、初评;

3、2022年10月,专家评审。

 九、创建保障

1、学校保障:学校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倾斜。

2、请求县教育局支持:县教育局对我校品牌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3、专家团队支持:提炼办学理念,建构文化体系;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建设,帮助“三为教育”落地。

来源:江华教育

编辑:何文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