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道州之道,吾有江华之江。
江华地处南岭北麓,潇水源头,山高林茂,江河溪涧纵横交错,干流长度在2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91条,全长近3000公里,这些大小不一,长度不等的河流,江华人习惯称之为“江”。
境内,以江或河(水)命名的河流或乡镇就有沱江、务江、贝江、湘江、花江、濠江、麻江、牯子江、涔天河、两岔河、东河、西河、冯河、靖边河、白沙河、水口、河路口等。
沱江又称沱水,由东河、西河汇合形成,属长江的三级支流。东河即冯河,因在萌渚岭以东而名。是潇水主要源头,长江三级支流。发源于蓝山县紫良乡,从码市镇暗山入境,屏口源于大龙山,由中河、大桥河、宜村河、大锡河、邬龙河等汇集于码市,由东向西,先后纳入洪江、辇江、上务江、凌江、濠江、麻江、贝江、花江、务江等9江共21条支流,流经贝江乡、水口镇、花江乡、东田镇、沱江镇。西河即萌渚水,是潇水的三级支流。发源于河路口姑婆山,于春头源汇流成河,自南向北纳集流车源、旦久源、杨梅源、马河、洪河等5条支流,流经河路口镇。涛圩镇、大石桥乡、白芒营镇、大路铺镇、桥市乡、沱江镇。东河与西河在沱江镇鱼塘坡汇合后融潇水注入湘江。
沱江——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她演绎了无数凄美的爱情故事。上世纪 80年代初,著名作家叶蔚林创作的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后来改编成电影)写的就是沱江。盘老五、吴爱花、石牯、改秀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沱江——江华县城所在地,她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见证着瑶族的历史变迁与现代文明。漫江碧透,渔歌唱晚,悠长的号子在江中荡漾。
位于桥头铺的牯子江,是一条红色的江,江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两岸杨柳依依,绿树成荫。红三十四师师长在这里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凯歌。1934年12月,陈树湘和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主力400人,经湖南道县进入江华铜山岭,沿北麓,经下蒋、桥头铺到达牯子江。正在渡潇水时,遭到埋伏在两岸“铲共义勇队”的袭击,陈树湘腹部中弹,鲜血映红了江面,他躺在担架上仍继续指挥战斗。部队到达道县泗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经过激战,陈树湘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押往长沙。途中,陈树湘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峡出平湖”。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潇水河上游的“天河瑶池”涔天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补水、发电、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即将形成70多公里长、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和数百座岛屿,将成为湘粤桂交界之地的生态休闲旅游核心景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江华之江,虽然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景,也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但有“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清丽可人。
江华之江,呈树枝状或羽毛状分布于全县,如翡翠似碧玉,与大森林融为一体,铺就了一幅山水生态一体,人文自然相融的绚丽画卷。
江华之江,潇水之源,润泽瑶民,千古流芳!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李荣喜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