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郑万生 编辑:redcloud 2012-10-31 17:39:23
江华融媒
—分享—


与劳模合影(穿瑶服者为余锦柱)

    10月26日上午,作为湖南省林业系统开展“三感教育” (即增强历史使命感、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教育)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局领导班子及各股所队室站主要负责人一行60多人从县城沱江车行二小时到林区大瑶山腹地——水口镇,尔后攀登全县爱岗敬业教育基地——正冲尖子岭瞭望台,实地体验和感受高山瞭望员的工作与生活。
    说起尖子岭瞭望台,也许很多人对这里都能耳熟能详,因为驻守在上面的主人公就是赫赫有名的全国劳模、党的十八大代表余锦柱。我作为自始至终宣传余锦柱先进事迹的作者,曾多次上过尖子岭瞭望台进行采访。这次随大部队前往攀登,着实有一番特别的感受。 我们九点半从水口镇高滩岭脚处开始攀登瞭望台。在山脚,每个人领了一瓶矿泉水、一包干粮,一些人手里柱上小木棍、肩上搭着毛巾帕。爬到三、五里远,有少许人己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有的还忍不住停下来休息会。
    从一条羊肠山道爬上山里的板车横路后,沿路向山马村正冲组进发。走到三分之一路程时,道路两旁长满了芦基草,再继续前行,便是丈多高的芭芒梗。进入荒弃的村庄,只见路的两旁是一些残垣断壁和长满野草的废墟。我早十多年前上瞭望台经过这里时,是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庄,住着几十户人家。如今这里的村民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不方便,整体移民搬迁到下面镇子上住了,道路、村庄周围乱草丛生,方圆几里早己荒无人烟。
    进了正冲,远远地可以看到尖子岭瞭望台,但真正走近它,还有差不多一半的路程。瑶山人讲的:看到屋,走到哭。就是这个道理。行进到尖子岭时,山路越走越陡峭,一路的前弓后垫,一路的攀援如猴,一路的张大嘴巴,大汗淋漓,喉咙冒烟。这时大家才真正体味到余锦柱的艰辛与不易:他常年走这样一条路,往还要肩扛手提的背米提菜;在瞭望台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经常还要承受着高温煎熬或雷电袭击。在上面,呆上一天,也许觉得新鲜、好玩,呆上三五天、三五年、三五十年或一辈子呢―――此时你才感受到余锦柱身上体现的劳模精神是多么地平凡而伟大。成功登顶后,我沿着瞭望台走了一圈,发现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只是旁边多了个用作避雷的小铁塔。依旧是那铺余家二代人睡了几十年的小木床,依旧是那台老掉牙的晶体管收音机和那架高倍望远镜。爬上瞭望台屋顶,只见平台上的水泥板因风吹日晒已露出了小钢筋,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裂痕。就是这个简陋的高山瞭望台,余锦柱在上面一住就是34年。
    见登山人员陆续都爬上了瞭望台,带队的县林业局领导对余锦柱说:你跟大家说上几句吧。余锦柱向前倾了下身子说道:在我奔赴北京参加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前,局里领导和同志们登上瞭望台现场开展 “三感教育” 活动,对我的工作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励,瞭望台建于解放初期,先是我父亲余德明在上面,到了1978年,父亲因风吹劳疾患了眼病,要我接上他的班,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我在瞭望台上我坚持了下来。如今我面临着当年父亲同样的难题和困惑:我再搞一两年就要退休了,接班人到哪里去找?谁会愿意来这里坚守岗位,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只有搞到动不得的那天为止。
    下山了,余锦柱的那番话,久久在我心头回响,难以忘怀。像他这样全国劳模的殊荣和十八大党代表的耀眼光环,是用长年累月的汗水和一辈子的执着坚守换来的。一个人的森林,一个人的舞台,余锦柱演绎了他精彩的人生。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郑万生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