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品”九龙井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唐甲生 编辑:redcloud 2012-09-12 11:24:52
江华融媒
—分享—
  


    县城的沱江大桥出现了安全问题后,差不多一年没有到九龙井了,因为桥不通,要过渡,交通不方便了。几天前,陪客商去了九龙井一趟,看到的是很有些破败不堪的九龙井了,门口“售票处”没有人售票了,因“一鹅四吃”而一度生意很兴隆的酒店,门洞四开,了无一人了。景区内的亭台楼榭,残缺崩塌,一片萧条衰落。唯有千年檵木林,惯见了朝代更迭世道兴衰的它们依然故我,水依然清,树依然绿,空气依然凉爽。
    九龙井是一本书,要好好品读的,每次的品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九龙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同行的一位向客商介绍说是因为那株古樟树上有九根大的树枝,所以叫九龙井。我却在此时来了倔劲,忍不住立即要更正说“九龙”的命名是因为水的原因,地上有九条水龙,所以得名的(当然我说的也未必就对,只是我认为合理一些)。龙是从水的,古人没有将树喻为龙的,只有水才会与龙联系在一起。这里地上有若干条时断时续的小河,这就是水“龙”了,这种小河可能还不止是九条的,古代的“九”是多的意思,而并非一定是九的实数。这里的“水龙”不少,这里的水一年四季清爽宜人,“龙口”流出的水量秋冬天都不会小,灌溉着下游的300多亩良田,为附近5个村2000多人口提供着生产生活用水。
    九龙井的小气候是凉爽宜人的,也是让人怕怕的。一个人单独进到林子里,给人的感觉却是阴森森,不时凉风习习,使人打冷颤。二十来亩的林子,一年四季几乎遮天蔽日,地势低洼呈箕状,水沟纵横交错,地面硕大的树根恣意袒露横陈。檵木和其他杂树大都是扭曲盘旋着,似乎这些树都是成了“精”了,有着一种可怕的“狰狞”面孔。这样的一种狰狞也许正是檵木林的自我保护并得以延续数千年的原因之一吧。
    檵木,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用之材。松树杉树可用于建房、架桥等等,一般的杂木可用于当柴火做饭烧水。唯有这檵木生来弯弯曲曲,盘旋不成形,长得又慢,当柴火又不好着火,难以烧燃。做不了建材,连柴火都成不了,真是没有任何用处。想砍下来时其茎还很硬,容易砍坏农家的砍柴刀。多年以后这没有用的东西长成了更难砍掉的灌木林,历经千年修炼之后这无用的杂木成了无价的宝贝。
    据说,在大炼钢铁时,曾有当时的领导认为檵木是炼钢的好柴,命令大无畏的革命群众去砍檵木来炼钢铁。众人来到檵木林,一个毛头小伙,凭借满腔革命热情,举起大砍刀向一株大檵木砍下去,只见檵木树“皮开肉腚”处汩汩流出的竟是殷红的鲜血,一看见这情境,大家都吓坏了,纷纷往林子外跑,一时作了鸟兽散。过了几天,那个小伙子在另一次砍柴火时砍伤了自己的腿,于是檵木成了“精”的事在社会上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了。此后,谁也不敢再带刀进檵木林里去了。
    本来,这片檵木林就是有些神秘色彩的,它的前面原来是一座庙,这座庙是村民用来敬神的。檵木林正是生长在庙山里的,庙山也是一个村的后龙山,它是有“龙脉”的。它是全村的“根”,是村民的“魂”,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祖水”,是绝对的禁山。村里老人会对小孩讲,后龙山的树是万万砍不得的,砍了会肚子痛的;还不能在山里撒尿,撒了尿的话,“鸟鸟”会痛,更严重的是长大了讨了婆娘都会没有崽养的等等,檵木林有了庙山这道“护身符”,又躲过不少人为的劫难。
    九龙井檵木林,生在江华长在瑶家,成材在瑶族同胞的护佑之中。试想如果在别的什么地方,也许早就被毁掉了。瑶族同胞的纯朴、厚道、对神的敬畏、对龙的崇拜等民族精神拯救了檵木林。檵木林的成长史也是这个民族隐忍、坚韧的写照,再多再苦的磨难,也压制不了它盘旋向上的生机。曲折纠结的生长经历,修炼的是自己的内力,只要有强大的内心,一时的艰难困苦又算得了什么。
    长风破浪应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唐甲生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